Saturday, May 15, 2004

〈装置艺术与空间的现象学考察〉评介




“装置艺术”自90年代初期引入台湾,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至今仍然是一个模糊的地带,相关之讨论、评论或研究中欠缺基本原理的介绍;这篇文章可说是久等了的基础资料,蔡先生透过现象学分析,精要地说明了“装置艺术”与空间环境密不可分的内涵。

将“空间(space)”与“地方(place)”依树状的位阶排列是一种浅显易懂的解说方法,不过,“空间”与“地方”好比“空间”与“时间”具有辩证的关系,实际上,两造含纳反映,互为表里。

如 同诺伯休兹(C. Norbert-Schulz)在《场所精神》中描述的布拉格(Prague)、卡潼(Khartoum)与罗马(Rome)等存在特色截然不同的城市, 被安放在特定基地(site specific)的装置艺术作品系以各种混成的方式聚合地点、地方、空间、时间、天与地、人与灵,每一个作品或人造环境所打开的世界是经过制作者重新组 装后的结果,因此分析图示仅为简略的分析,并不能切入真实作品的复杂状态,这也是评论与创作之间基本的隔阂。

自 上世纪末,当非空间与非地方现象逐渐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世界,以海德格思想为本的住居理论与艺术论和当代时空的关联强度快速下降,现象学存有论对于世界的解 释与所采取的角度显得十分保守,而胡赛尔的认识论则被视为研究传统课题的学院典籍;严格说来,此两种现象学进路的运用有待打开新的向度与补充批判性的申论 内容。

脱离特定基地并加入多媒体技术的当代装置艺术更执意打破哲学思维所能掌握的范畴,使劲地成为游走于多重且片断时空中的暂留现象,高科技与全球化的过程将引领至一个尚未开化的社会,我们必须积极参与且深入关注这些空间政治与文化政治上的运动。


季铁男,历史建筑与艺术空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4

评介蔡瑞霖文章〈装置艺术与空间的现象学考察〉